中文系(珠海)第二届海内外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顺利开幕

Body
2018年9月15日上午,由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举办的“第二届海内外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顺利开幕,来自各地的将近50名博士生齐聚以环境优美著称的海滨之城珠海,开幕式由我系张灵馨同学主持,系主任朱崇科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广州)王坤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凌逾教授以及系主任助理贾智副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
首先,朱崇科教授作开幕致辞,对大家的到来予以热烈的欢迎,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我系的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科方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蓝图。他指出此次博士论坛的举办将有助于激荡灵魂、提升自我,雨露均沾、造福学界,开阔博士生的眼界和视野,从而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甚至是引领世界潮流的能力。最后,他希望在座的博士生生活愉快、收获多多,以后有缘再聚。

合影留念之后,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凌逾教授和中山大学中文系(广州)的王坤教授分别为大家作了一场名为“跨界网”和“80年代文学与青年价值观念的展示和建构”的讲座。在讲座中,凌逾教授认为在网络统一世界的新形势下,跨界势在必行,人们要省思各种跨意创界的各种可能性,比如全球跨客的新思潮、微文化创意和视觉艺术创意。除此以外,她还从网络虚拟空间的角度,在通感创意、互动创意、考现漫游、赛博符号、微文化、创客新浪潮等层面对跨媒介的创意进行了考察,研究了跨媒介文化创意的策略方法、本土性及时代性。

在一场媒介的视听盛宴之后,王坤教授的讲座正式拉开帷幕。王坤教授认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处于社会变革/交替阶段,中国的人生价值观必定发生变化,那一时期的文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建构“功勋卓著”,是价值观念建构的“尾声”和“序幕”,“差不多先生”的时代结束了,而“高加林”的时代则从此开始。接下来,他从具体作品出发,结合了当时的时代形势,不仅较为详尽地分析了传统单一价值观严密体系笼罩之下的人生历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社会底层的“三重囚笼”,还通过对“高加林”式人物形象的分析表明现代化大生产将对传统人生价值观念的改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讲座的最后,王坤教授也指出,传统价值观念的变革,不能仅仅依靠经济现状的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此,博士生学术论坛正式拉开序幕。在接下来的时间,各位博士生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依次展示自己提交的会议论文,之后会有专业老师进行点评和博士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期待各位青年学子能够展现自我风采,在此有所收获和成长,共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